tóngqíng

同情


拼音tóng qíng
注音ㄊㄨㄥˊ ㄑ一ㄥˊ


同情

词语解释

同情[ tóng qíng ]

⒈  在感情上对别人的遭遇产生共鸣。

同情朋友的困境。

sympathize with; show sympathy for; compassion;

⒉  同一性质;实质相同。

参名异事,通一同情。——《韩非子》

same nature;

⒊  同心,一心。

四海已定,兆民同情。——《后汉书》

with one heart;

⒋  同谋;亦指同谋者,同伙。

执作同情。

conspire; accomplice;

引证解释

⒈  谓同一性质;实质相同。

《韩非子·扬权》:“参名异事,通一同情。”

⒉  犹同心,一心。

《后汉书·刘虞公孙瓒等传论》:“若 虞 瓚 无閒,同情共力,纠人完聚,稸保 燕 蓟 之饶……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后汉书·马援传》:“四海已定,兆民同情。”

⒊  指同心志者。

《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
清 曹寅 《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诗:“此怀匪冥漠,持取问同情。”

⒋  犹同谋。亦指同谋者,同伙。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若死者稍众,则所差衙前、曹司、医人,与狱子同情,使囚诈称疾病,以张人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崔相国 ﹞虽被贼掠,皆我开门迎贼所致,执作同情,何辞以辩?”
《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潘四三、胡万一 到官供指……与 雷正俚 同情於 邓德四 睡处,堂上灵前将本人杀死是实。”
《元史·世祖纪六》:“凡伪造寳钞,同情者并处死,分用者减死杖之。”

⒌  犹常情。

明 刘基 《鱼乐轩记》:“夫恶忧患而乐无害,凡物之同情也。”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夫徇同情,则独行见遗;实多口,则廉节被黜,何也?独行者,同情之所繆;而廉节者,众口之所黜也。”

⒍  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或对别人的行动表示理解、赞同。

叶圣陶 《隔膜·疑》:“﹝伊﹞原来不曾知道他们的悲哀,自然不能对他们有深挚的同情。”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连一双快要破烂的鞋子,也要偷去,则那人的可怜处境,是不能不勾起我的加倍的同情的。”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
吴晗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昆明 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

国语辞典

同情[ tóng qíng ]

⒈  同一心思。指好恶观念、意见相同。

《韩非子·扬榷》:「参名异事,通一同情。」
《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

⒉  同谋、同伙。

宋·苏轼〈乞医疗病囚状〉:「若死者稍众,则所差衙前曹司医人,与岳子同情。使囚诈称疾病,以张人数。」
《董西厢·卷二》:「虽被贼掠,皆我开门迎贼所致,执作同情,何辞以辩?」

⒊  一种情绪。指对于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发生共鸣,或是对他人的行为表示理解。

如:「他的遭遇,令人同情。」

讥笑 嘲笑 憎恨 憎恶

英语to sympathize with, sympathy

德语mitfühlen, bemitleiden (V)​, Anteilnahme (S)​, Mitgefühl (S)​, mitfühlen (V)​

法语compassion, sympahtie

分字解释


※ "同情"的意思解释、同情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我了解印度人和英国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但我并不相信我们已沦为奴隶。我当时觉得错误在英国官员个人方面的远比在英国制度方面的多,而且我们可以用爱感化他们。如果我们想利用帮助英国人并跟他们合作来提高我们的地位,那我们便应当在他们有急需的时候,支持他们以博得他们的同情。

2.这种思想不可能不是对于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剥削制度的一种抗议和否定,这是在陶渊明以前文人诗歌的传统上没有出现过的光辉思想,比之单纯同情人民的思想在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上的出现,就思想质量上说,是一次更深刻的跃进。

3.暴风雪遮蔽了去路,纯白的雪掩盖了黑暗,流浪的终点是猜疑和孤独,抱住不放的同情果然还是陷阱,人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甚至没有生命,本不该由人偶听到的心灵的声音,也无人察觉。

4.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当事人或心如刀割或肉体受苦,至爱亲友再同情了解,也帮不到事主。

5.即使当情人将这种离开处理得非常平和,真诚和具有同情心,像家人一般关照对方或者相敬如宾,很多被拒绝的人仍然要从难忍的悲伤中转而开始暴躁。

6.显而易见,耐克已经在考虑推出电视和印刷广告来表现对刘翔的同情,特别是他的教练在星期一新闻发布会上潸然泪下后。

7.博学多才而且富有同情心。由于受到春日的监督而被他人取笑。

8.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麽这种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只会引起我们讪笑了。

9.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10.博学多才而且富有同情心。由于受到春日的监督而被他人取笑。